客服热线: 400-6880909
本网站支持IPv6   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客服中心 > 消费者权益保护动态

以案说险|警惕“减免债务”陷阱

以案说险|警惕“减免债务”陷阱

 

    近年来,不法中介乱象呈蔓延之势,有的中介打着“减免债务”的旗号欺骗客户,甚至形成了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、利益链,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。

 

案例

    宁夏银川市警方接到辖区多家银行提供线索,称有中介机构专门针对信用卡、贷款逾期客户,以“2.5折化解债务”为幌子,大肆收取债务人“化解债务”服务费。经过缜密侦查,广律(深圳)法务服务有限公司、宁夏烽鸣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浮出水面。

    犯罪嫌疑人在深圳市龙华区成立广律公司,在全国6个地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。该公司肆意歪曲国家有关不良资产处置政策,通过招商会、发展代理商等方式,在全国范围经营“2.5折化解债务”业务并在全国发展代理商,向5000余名债务人收取超过2亿元“化解债务”费用。其中,宁夏烽鸣公司作为宁夏地区代理商,帮助广律公司在银川及周边地区吸收500多人超3000万元资金。

    类似广律公司以骗取客户资金和加盟费为目的,无力实现债务和解,涉嫌犯罪。提醒广大消费者,守护钱袋子,警惕“债务和解”风险,远离各类非法“解债”“化债”“债务和解”套路。

 

案例分析

“减免债务”不法中介的常见套路:

    一是虚假宣传。通过网络平台以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招揽生意,声称能够“减免债务”“停息挂账”“降低还款金额”“债务优化重组”,并展示虚构的“成功案例”,实际上这些承诺难以兑现,仅是吸引债务人的噱头。

    二是包装身份。通过夸大自身资质、鼓吹所谓的“律师团队”“金融专家”等专业背景来骗取信任,实则子乌虚有或不具备任何资质。

    三是恶意投诉。不法中介教唆消费者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或者举报,提供虚假证据,以此向金融机构施压。

    四是非法牟利。不法中介要求债务人支付服务费、咨询费、手续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。不法分子在收到费用后往往卷款跑路,或者非法出售债务人的个人信息牟利。

 

风险提示

    广大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债务承受能力,合理规划日常支出,理性借贷,避免过度负债。对于因失业、疾病特殊原因暂时无法还款的借款人,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延期还款、分期还款等服务,减轻短期压力。消费者遇到严重困难无法还款时,应当通过正规渠道沟通协商,谨防不法中介打着“减免债务”旗号的虚假宣传。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,不要支付任何费用,避免雪上加霜。

 

案例来源:
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18936356685207375&wfr=spider&for=pc

http://www.szlhq.gov.cn/xxgk/xwzx/tzgg/content/mpost_11561427.html